干支的起源干支是十个天干与十二个地支。在一般情况下,干支共有二十二个,其中支比较容易叫人了解,因为支有可以代替的动物的名字,子为鼠午为马丑为牛,干即天干,一字为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戌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,支即地支,依次为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。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一次相配,共得六十位,通称六十甲子,十干十二支有部可以说明春季节的变动。

丑就是纽,是用绳子捆住的意想。寅就是演,指万物开始伸长的意思。卯就是茂,为万物茂盛的意思。辰就是伸或震,也就是万物震动伸长的意思。巳就是已,指万物已成的意思午是杵,指万物已过极盛之时,又是团阳相交的时亿。未就是味,是万物已成有滋昧。申就是身,是万物祖具形体的意思。酉就是老或鲍字,指万物十分成熟的意思。戌候就是灭,指万物消天妇土的意思亥就是核,指万无成了种子的意思。

戍和寅是什么意思汉语中很多形似的汉字看着确实让我们眼花缭乱,给我们带来了辨别的苦恼,一不小心可能就写错、读错。戉、戊、戌、戍、戎五字看起来就像五胞胎,这撞衫也是没谁了!特别是“戍”和“戌”,一个里面是一点儿,一个是短横,用错念错不足为奇。比如,“戊戌变法”写作“戊戍变法”,“卫戍区”(名称)写作“卫戌区”,这就闹出了笑话。

那么,我们再看各自现在的意义:戉yuè,本为大斧,古代的一种兵器。戊wù,为天干的第五位,继甲、乙、丙、丁之后。说到“戊”还有一个插曲,该字最初不读wù,而读为茂,《广韵》“莫侯切”。后来到了五代梁元年,梁太祖梁朱温的曾祖名茂琳,为了避其讳便改读“wù”。戌xū,为地支的第十一位,十二地支为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;戌时指晚上7点至9点。

戌xū<名>(指事。从戊,含一。不详。戊(wù)武器。本义:地支的第十一位)同本义[theeleventhofthetwelveEarthlyBranches]。又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或纪日。如:戌日(即腊日)戌时[theperiodofthedayfrom7p.m.to9p.m.]明日大利,宜用戌亥时。《三国演义》又如:戌亥时(戌时与亥时)夏正建寅,

1、戌时中的“戌”字应当读作“xu”,一声。2、戌时实际上是一个时间概念,具体所指的时间是指晚上七点到九点,人们也将这个时间段称作黄昏时段。这种计时方式并不是现代大家常用的二十四小时计时方式,而是十二时辰的计时方式,这是古人根据古时候的自然规律,以及人们肉眼能观察到的天空以及太阳的变化所制定出的。
4、戌是什么意思?地支的第十一位。天干的含义:<<群书考异>>中说:戊是茂的意思,指万物茂盛.天干喻人含义:戊土属阳,指大地的土,广厚茂盛,又指堤坝之土,可有力地防止河川泛滥.戊土诚实,厚重,性情笃实沉稳,为人憨直.,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。戌(xū或读qu)1.指事,从戊,含一。不详,2.同本义。又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或纪日,如:戌日(即腊日)3.戌时4.十二生肖属狗。